2021年5月18日下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科教部组织召开了2021年度首次疑难病例学术讨论会。黄燕副院长担任本次会议的学术主席并主持学术讨论。血液科、消化科、外科等科室的30多名医生参加了会议。

疑难病例学术讨论会现场
本次学术讨论的病例是由综合内科提供的以“咳嗽伴喘息不伴发热”为主诉特点的1岁患儿。郑德功医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患儿的主要病史及入院前诊治经过,请大家针对该患儿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如何做出正确诊断、下一步治疗方案进行讨论。血液科姜帆、刁爱梅、姜志鑫、特需住院部陈姣、消化科李玉佳、心胸外科徐飞、急重症医学科麦瑞芝等医生分别代表学科从病史分析、需要补充的病史、可能的诊断、应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等几个方面对该病例发表了意见。他们准备充分、语言流畅、思维严谨、总结全面,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敬业精神。

学术副院长黄燕担任学术主席
主持病例讨论并对疾病作全面综述

综合内科郑德功医生介绍患儿发病情况
及入院前诊治经过
接下来,综合内科王学梅副主任向大家详细地讲解了该患儿入院后的诊治思路、补充检查、准确诊断及依据、治疗方案及半年后随访结果,特别是她对整个诊治过程按时间做了分解,如抽丝剥茧般阐述了每个节点诊治思路的变化和方案调整,分享了在该患儿诊治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并强调了支气管镜在该病诊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我院支气管镜技术在业内的广泛影响。
重症医学科李红日主任从学科角度提出了补充意见。影像科王瑶主任根据病例的CT片向大家讲述了如何恰当的开具CT申请单、如何阅片等相关知识。

综合内科副主任王学梅
向大家讲解患儿入院后的诊治过程和体会

影像科主任王瑶结合病例向大家讲述影像知识

科教部朱红向大家介绍
“疑难病例学术讨论会”新的规范和要求
最后,黄燕副院长对本次学术讨论做了全面总结,她向大家系统讲述了如何正确认识以“婴幼儿喘息”这一症状为特征、看似十分简单常见而诊治又十分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往往因为认识不全面而使患儿易反复发作,不能彻底的痊愈,强调了病史对疾病正确诊断的重要意义,并感谢各科室对医院学术讨论的积极参与,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医院学科做大做强。
学术讨论会持续了2个小时,整个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郁。
据悉,组织临床科室进行疑难病例学术讨论是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的一大特色,自2019年开始推行至今已经有2年的时间。这种结合临床实际的学习模式,对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各学科切实沟通交流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021年,科教部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又将“疑难病例学术讨论会”的流程、模板进一步规范,并对大家的资料准备、病历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将讨论意见、病例诊疗全过程、随访结果等资料形成完整病案,供大家备案学习,并留下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