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由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发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国际经验分享会暨中国患者倡导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权威专家、医疗机构代表及患者家庭,旨在推动PID领域的国际经验交流,提升中国患者的诊疗水平与生存质量。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孙媛教授团队核心成员——陈姣教授受邀出席,分享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IEI)的前沿成果与临床经验。
合影

陈姣教授在会议现场
HSCT:多种IEI的治愈手段
作为会议的重要环节,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陈姣教授代表孙媛教授团队,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先天性免疫缺陷中的应用》为题发表专题演讲。她结合团队多年临床实践,系统分析HSCT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Wiskott-Aldrich 综合征(WAS)、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pHLH)、活化的PI3K-δ综合征(APDS)、慢性肉芽肿病(CGD)、舒-戴二氏综合征、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极早发炎症性肠病(VEO-IBD)等免疫缺陷病的技术难点及疗效评估,并分享了多个成功救治的疑难案例。
陈姣教授表示: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进行SCID移植时采用PT-CY方案,可达到77.8%生存率;WAS移植效果极好,生存率达95.7%,即使婴儿期移植也可达到93.7%;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缓解期移植生存率可达96.4%,进展期移植也有52.6%生存率;PIK3CD基因突变导致的APDS移植生存率为92.3%;舒-戴二氏综合征移植生存率已达90%;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移植生存率91.7%。
陈姣教授发表专题演讲
陈姣教授指出:IEI是一大类以反复感染、自身免疫病、过度炎症反应及肿瘤易感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需通过早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对于符合移植适应症的IEI患者,应在明确遗传学诊断后选择合适的年龄行HSCT。移植前需注重感染防控、桥接治疗及稳态维持,术中采用减毒预处理方案并优化GVHD预防策略,以提高生存率及移植后生活质量。此外,应加强多学科协作(MDT),关注儿童IEI患者移植后的长期管理,包括生育保护、营养支持、智力发育及康复干预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化照护。
发起倡导:推动社会关注与政策支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罕见且复杂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本次会议不仅汇聚全球多国PID领域专家,通过探讨了PID的筛查技术、精准治疗及长期管理策略,为中国患者家庭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诊疗思路。同时,会议还聚焦患者群体的实际需求。
会上,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发布中国PID患者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呼吁将PID纳入新生儿筛查范围、加快特效药医保准入,并完善罕见病分级诊疗体系。参会家属代表表示:“专家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期待社会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展望未来:多方合力构建诊疗生态
本次会议为国内PID领域的医患交流、国际协作搭建了重要平台。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是国内专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救助的公益组织,长期致力于患者支持、医学科普及政策倡导,帮助患者家庭对接诊疗资源。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已累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800余例,包括200余例多种罕见的IEI移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未来,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将与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在疾病科普、早期筛查、治疗可及性及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持续发力,助力IEI诊疗水平持续提高。
-END-
添加小助手即刻了解问题
咨询|预约挂号|出诊信息
咨询|预约挂号|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