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大会直通 | 孙媛教授团队分享舒-戴二氏综合征移植治疗成果,93例分析揭示诊疗新策略
时间:2025.09.15 作者: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2025年9月13日-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学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传承・创新・融合・卓越”为主题,汇聚血液领域顶尖力量,聚焦血液学前沿方向与临床关键问题,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平台。
开幕式现场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孙媛教授团队核心成员——陈姣主任受邀出席,并作《舒-戴二氏综合征93例临床特征及造血干细胞移植27例预后分析》大会发言。该研究展示了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在治疗舒-戴二氏综合征方面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舒-戴二氏综合征合并粒细胞缺乏、MDS伴泛耐药菌败血症、白血病及MDS伴染色体复杂核型等复杂病例的诊疗策略,其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陈姣主任受邀参会

陈姣主任表示:舒-戴二氏综合征(SDS),又称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率约为1/7.5万,男女比例约为1.7:1。该病90%由位于7q11上的SBDS基因异常引起,患者起病年龄多早于5岁,中位年龄为1个月。临床表现以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骨髓衰竭和骨骼发育异常为主要特征,最常见首发症状为慢性腹泻伴脂肪泻,其次为粒细胞缺乏。该病为多系统受累疾病,可影响心、肝、肾、牙、胃肠、神经及免疫等多个器官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至30岁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生率高达30%~40%,若合并严重血细胞减少或MDS/AML,则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
陈姣主任结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单中心使用HSCT治疗SDS临床案例,在报告中强调:舒-戴二氏综合征虽属良性疾病,但随年龄增长继发MDS/AML的风险显著增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该病出现严重血液系统并发症的根治性手段,但并非所有患者均需移植,对于符合移植指征者,建议在尚未进展为MDS/AML且无活动性感染的最佳窗口期尽早实施。研究表明,染色体复杂核型提示预后不良,而TP53基因突变与白血病转化密切相关。临床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加强患者全程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提升患儿长期生存质量。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单中心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27例舒-戴二氏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脐带血移植组占比52%,长期总生存率(OS)为93.3%;而非脐带血移植组占比48%,长期总生存率(OS)达到92.3%,两组均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

最后,陈姣主任郑重呼吁:SDS作为罕见病,其社会认知度仍亟待提升。这不仅是医学界的专业课题,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支持。希望通过加强公众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疾病的特点与诊疗重要性;同时开展医疗机构专业培训,提升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唯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舒-戴二氏综合征患者架起希望的桥梁,让他们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重获健康未来。

陈姣主任作大会发言

本次分析发言,不仅展示了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在治疗舒-戴二氏综合征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方面的宝贵经验,也展现了我国在罕见病领域的诊疗水平正不断提升。近年来,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团队在孙媛院长带领下,已累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近900例,更是为全球血液肿瘤疾病、遗传性疾病及罕见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的中国临床样本,发出了影响深远的“京都之声”。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